一.无欲则刚--理论奠基人:释迦牟尼
所谓“众生重果,菩萨重因”,事情发生后,你处理的多么得当,多么
完美,也不如在事情的萌芽阶段就作出或抑或扬的决断来得高明。好色显然是迷
于外相,丧失了本我,所以在源头上就该破除对色的痴恋,做到心地澄静,无“
色”可好。任凭天气如何炎热,日头如何毒辣,我佛释迦牟尼从也不在一棵树下
乘凉超过三天,以免日久生情,坠入六道轮回。
结论:有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色的最高境界就是空。
二.色不色间求吾色 --理论奠基人:老子
老子强调“知雄守雌”,“以柔克刚”,“不为天下先”,认为任何事情做
的太过分了也就离完蛋不远了。老子从不刻意的去反对什么,也从来没有执着的
追求过什么,任其自然而已。说他好色,他还真没有痴迷;说他不好色,他又有
对色的向往。游离于色与不色之间,即可超脱色的束缚,事情原来就这么简单。
无可无不可,率性自然,便是真知。
结论:若即若离,似有还无,乃好色的最高境界。
三.好色的中庸之道 -- 理论奠基人:孔子
子曰:“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的动源在社会伦理,好色的动
源在自然本能,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孔子不偏不倚,无意于偏废某一端。
叫孔子感伤的是人们肆无忌惮的发泄着肉欲,而不注重礼义教化,打破了本该有
的灵肉平衡。孔子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
讲的是理性认知,“好”指的是感性印象,只有讲二者完美的中和成“乐”,才
能达到乐在其中,陶然忘物的境界。发乎情,合乎礼,才不至于亵渎了那份真爱
。
结论:过犹不及,不及更不及!恰好合适便是奇绝完满。
四.大而化之 ---理论奠基人:孟子
孟子见齐宣王,宣王说:“我有毛病,我好色。”孟子说:“好色好啊
,请大而化之!”宣王说:“此话怎讲?”孟子说:“如果大王能够施行仁政,
关心国事,体恤民疾,令普天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岂不
美哉?倘能做到与民同乐,老百姓还唯恐你不好色呢!”孟子这个好色理论最冠
冕堂皇,又最不易操作。人的觉悟,志趣不尽相同,“大而化”出的东西也就良
莠不齐了。比如我吧,提到好色的“大而化”,首先想到的是“让世间所有的女
人都成为我的妻子”;然后想到的是“叫地球上的男人全作我的太监”……
结论:孟子的境界太高了,高得虚无飘渺。
五.自恋 ---理论奠基人:那西赛斯
那西赛斯,古希腊的一位英俊王子,据说他爱上了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不屑于美丽多情的少女ECHO的爱慕。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恋”和“
他人恋”成反比。人的力必多(心理能量)是一定的,投注到他人的能量少一些
,投注到自身的能量当然就会多一些。其实,好色也好,爱情也罢,它的本质就
是寻找“美丽的我”,只不过多数人被表象欺骗在恋人身上找“化妆的我”;少
数人洞明世事在自己身上找“纯粹的我”。
结论:你爱着的人只不过是件容器,你真正需要的,容器里放着的,是
你自己!
六.荒淫无度 ---理论奠基人:西门庆
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性是要做且必须做好的事情。古人说:“食色
,性也“;蔼理士说:“一个人的性是甚么,这个人就是甚么”; 弗洛伊德说
:“人的身体是性器官的连接,我们浑身是性”;西门庆说:“性是生命之根,
探究性就是探究生命”。认真研读过《金瓶梅》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西门庆是身体
力行,废寝忘食的探索着男女交合之道的(房中术)-─可他终因疲劳过度在与
潘金莲的交媾中死去,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在
无数次试验后取得成功的我们叫他们科学家;而马上就要取得成功的人在一次危
险的试验中丧了命,我们就会置若罔闻,甚至说风凉话。如果西门庆没死的话,
可能他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泰斗”。可他死了,所以我们说
他是流氓。
总结:境界无须在他处求,把自身铺展开来,无所不用其极便自成高格
。
七.意淫 --- 理论奠基人:贾宝玉
“意淫”是两个字,可人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到了一个“淫”字上,殊不
知精华妙义都在那“意“字。宝玉是情种一个,天地造化出的那段痴情付与了他
,便成就了至纯至真的“意淫”。 他对大观圆里女孩子的爱是单纯精神上的皈
依和向往,没有任何邪念。女孩子那种超脱的性灵可以舒展他压抑的心。“假作
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是万物的本体,“有”是万物的表象,
太执着太拘泥于某一具体的实体,反而很难爱的深刻,爱的隽永。“我爱你的肉
体,更10倍的爱你的灵魂”,这才是真正懂得爱的人说的话。《牡丹亭》里,只
因游园惊梦,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女,便成就了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刻骨的精
神爱恋,让人感动,发人深思。
总结:肉体之恋随肉体一同腐烂,唯有精神之恋永存于世。
八.以丑为美 ---理论奠基人:罗丹
高层次的审美,恰是审丑。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是自然的,美
是人为的。丑是美的反动,是美的升华,是美的要害,是圣洁女神性感的隐私部
位!葛赛尔在看到罗丹的雕塑《老妓女》时,不禁惊叹道:“丑的如此精美!”
丑出深刻剧烈的印象,丑出摄人魂魄的震撼,那么这件艺术品也就成功了。“贵
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任何丑陋的东西都包含着美的因素,只有善于发
现美的人,才善于发现丑。名人娶丑女的故事,自古以来,不胜枚举,但他们重
的是妻子的“德”,实际上德也是美,他们还是在追求美,而不是追求丑,所以
他们还没达到化丑为美的最高境界。
总结:发现美不容易,发现丑更不容易,化丑为美尤其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