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实用性报告研究》
经过一年的历炼,我从一名有职员工混到了无业游民。不过思想境界显然比去年是提升了,这使我感到欣喜。于是我又迫不及待地把思想整理成文,然后我发现这又足够一篇动画报告的长度了。继《中国动画终极报告》问世以来,先后写了共四篇有关动画个人见解的大报告了。我曾数次得益于那些见解的益处和许多同行的关注,和大家交流探讨后又生出不少发展路线和资源出来。于是今年我也辞职寻找新的发展,也想探求更好的路线来推动这个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我对同事们说明我的理想是作为“动画产业推动者”。推动的作用在于不断地给这个行业注入成长的活力。透过做动画编剧的这几年经历,也一直对这个产业分研究分析,我总结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动画产业要发展好,也必须得让几个人或者几个公司先富有起来,好像当年邓主席的理论那样,这依然是有效切实的。
我总结整理的这篇东西依然是以前长篇多节的作风,这次的目标人群定在老板们身上。因为很多人不喜欢看特别长的东西,所以我必须得有针对性,我也认为老板们思想转变以后,他们中必然会有先在这产业上富起来的,然后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一产业。这样中国动画才谈得上发展壮大。OK,如果认真看完这些集合起来的东西,想必多多少少对大家有所帮助。结尾依然我留下个人联系方式,有交流探讨的同行也可以随时交流。
(一) 动画编剧的三种境界
作为一名动画编剧,我想大概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
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艺术境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三种心态转化。
第一种简单的可以称之为想做自己希望能表现的作品。
第二种称之为想做观众希望看到的作品。
第三种就是最高境界了,观众想看的,希望看到的,就是你想看的,希望看到的作品。
我认为我过渡到第二种境界之中,现在一直希望能够做观众希望看到的作品。至于最高境界还需要再进化一段时间。比如说大部分观众特别希望看蓝猫。我却不能保证我也喜欢看蓝猫。那么我如果需要生存而去写蓝猫的话,我也写不好。
一个编剧希望表现的,希望写的东西,那能够写得好。一个好编剧就是把任何作品都当成自己喜欢的,希望写的。
只不过,在现今的中国,很难遇到那么对口的事情。
因此,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每过一段时间,品评一下自己的进步很必要,信心也是一步步积累上去的。
所以,为了积累信心,让自己脸皮厚一点是非常好的。
比方说,针对你的一部作品,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假如有人不喜欢你的作品而作出尖锐的批评。你会因此认为自己能力十分差劲非要进修十年八年再涉足进来吗?
人说有骨气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连几根指头都应付不了,那怎么能够成事呢?
我认为我自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就是一年以来脸皮增厚了。
许多人一直认为我在报告中所指出的一些问题“有点道理”“有些思想”,其本意是他自己的思想更高深一些,对于我所说的有些事情不敢苟同。
这世界上存在这么多不同的见解,提出来很正常,可是毕竟许多人都知道这几篇报告是我写的而不是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仁兄。他们的意见只在嘴皮上而不变成贴子来攻击反驳我。形不成半点威力,也没人因为他们见解更高深就去认同他们。因为我的作品是别人了解我的途径,而许许多多同行,编剧,都不敢把自己的东西在网上发,认为是商业机密或者其它。
你的作品或者形成书面文字的观点都是别人了解你的有效途径。好比说赵本山火了,某某某就非说他的小品中剽窃了什么笑点和创意是自己的这种做法想成名,不如实实在在写点东西给大家知道和评说。很少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能通过批评别人而获得成功的。
有空玩点实惠的,多创造一点东西不是更好么。
那么,大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提升自己到比较高的境界去呢?太自我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的作品会得到许多人认同,一发出去就产生轰动效应。有这种思想的应该要改变一下了。当然,观众也是需要引导的,只不过能引导观众的人,必定不是整天看世界不顺的愤青。
明事理,才能让你的创作水平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观注。
(二)利益和矛盾
经常在群里面看见一些动画工作室或公司的人发作品看大家反应,当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推广产品,二是得到大家的肯定。
针对这类作品我个人肯定是支持的,但是有时候不得不提出一些意见。也就是针对这些产品的赢利方式和纯利润是否能够使产品维行下去。
动画就是商品,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做出来的动画就真的能成为商品吗?当然不会,要不然中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动画赔钱呢?
从前我看许多问题都是多元化多方面的,现在我更愿意从两个角度去观察这些东西,一个是利益,另外一个是矛盾。
利益和矛盾是两个很深刻的话题,仅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是必须要解决几个利益和几个矛盾的问题。
先前我在报告中所讲老板们应该以人为本,重视人才。这就是员工的利益能得到保障的最大前提。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我相信产品,也就是动画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个最简单的利益问题。
作为编剧,如果得不到比较靠谱的收入,那剧本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有几位朋友话说得好,你不给我好好写,那我不通过不给钱不就完事?能这样想的伙计一定得不到什么好果子吃,因为这一定会促成某种恶性循环。一个产业要想发展好需要的是太多太多的良性循环而不是反面的恶性循环。
所有的动画从业人员都必须在生存和温饱两个基础上才谈得到理想什么的。只有让大多数人饱暖他们才能够有思想,才能够发挥才华。而不是像许多老板所认为的那样,大家是为了一个理想才做动画的,做动画的都想把动画做好是真的,但是你不让他吃饱他如何给你做好?
有关利益之事我不多言,道理虽然简单但是贯彻难。
因为利益分配不清楚,所以就产生了矛盾的现象。似乎在很早很早以前我曾经列举了一些矛盾,也可能当时人言轻微没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
但是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希望能够传达给更多人一种意思,有许多重要的矛盾是需要导向的。利益上的矛盾解决了,把矛盾导向理想,把矛盾从国内导向国外不是更好么?
中国人喜欢内哄、内耗、内斗,正因为有太多太多这样的现象才使动画产业发展不起来。作为一名动画编剧,我眼见很多人都有一种弊病,就是指摘他人的作品来提升自己。就如同我以前所说过的,许多人看了我的报告之后来同我交流,有一小部分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说明有比我更高明一层次的思想,似乎他所说的得到我的承认,他的思想就高级了。也许不只找过我,甚至网上有其它人如果发表一些看法,他也会相应地去跟人家探讨以求自己思想比人家又高明一级。所幸我见到的这样的人还不多。
我曾一再讲过,如果有更好的思想,更使产业发展壮大的方法大家都整理成资料或者写贴子发一发多好。有没有必要通过踩踏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呢?大家应该把中国动画和日本、欧美动画的差距缩短,这就需要转移矛盾,别把矛头总指向你的国家和你的民族,如果你认为中国没有值得你骄傲和认可的作品,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创造那样一部作品出来呢?如果你有这样想过而没有资金、人脉,为什么不花时间就去找资金搭人脉,如果你认为你是个不被重用的天才,为什么不去花时间到处推荐一下自己?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了?都用在踩别人证明自己这个没有意义的可笑事情上了。
我所说的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种矛盾,解决或者正确地引导这些矛盾才能够让中国的动漫产业壮大起来。
这许许多多的矛盾绝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掉的,也不可能被彻底解决。但是我一生只求能做到大部分的成功而不是完全的。就如我一直所希望的,假如将来我自己能够创造一部片子或是一个品牌,只需要大部分我所针对的受众去消费它那就足够了,人又不是万能的。但是我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一定是很多中国人已经觉悟了,认为国家、民族、产业的强大,完全都是因为我们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能够互相扶持而不是互相指摘和践踏。
从自己做起,我也相信一定会有那一天。
( 三)发展动画产业的解决方案思想
经过几年的历练,对于产业发展终于有了一些成熟的看法。我认为采取许多方法是可以使动画赢利的。至少这些方法我会在一定时期内介绍给大家。
首先将要说明的是,一部动画片主要靠周边赢利,但周边往往在动画片制造出来后看播出收视而相应生产的。这种观念首先必须改变。
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家,在特殊国家做特殊的事情就必须要有其对应的方法。
周边在前就是方法之一。
越来越多的动画失败在于赢利周期过长导致资金链断流,甚至在制作中期夭折的也不计其数。如果使产业发展好发展快则必须缩短这个赢利周期。所以我讲周边在前是绝对必要的。
我一直把日本漫画比喻为“市场探测器”,是因为基本上日本大部分的知名动画片都是根据知名漫画改编的。这些知名漫画一般是连载几年拥有较高的受众群认知度,推出动画只不过是顺水推舟之举。市场风险较小,回报率高。
但是中国不同,一般跟人面谈的时候我会讲好这个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漫画市场极不成熟,也不可能是几年内推动起来的。推动不起主要有两大原因,我用我的观点来阐述。
熟悉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喜欢用大多数来形容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凡事无绝对,只要获得大多数,即使你说一部动画片是全年龄的,但是全年龄之中也是有许多人不看这个片子的,如果看的人占总数比较多,那这个全年龄动画是成功的。如果没有几个人,那它就是不成功的。这就是“大多数原理”。
所以,一般的成功的片子,我都用大多数来形容。同样地,成功的一件事,我也用大多数来形容。
那么在这里,我就来说明中国漫画市场目前还不成熟的两大原因。
第一条原因是:中国的大多数漫迷是日本漫迷,纯粹的日本漫迷受日本漫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很难接受国产漫画。况且国产漫画数量稀少,质量精良的不多。
第二条原因是:中国的动漫产业受众群体主要以少年群众居多,大多数少年群众更喜欢直接接触动画形式而非漫画。
请结合我的“大多数原理”来看待以上两条原因。
另外,我还要对许多初入编剧行业的朋友来解释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们经常问我的。那就是日本的动画编剧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基本上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都是很侧面的讲这个事情,现在我还是很侧面的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说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动画编剧,日本只有漫画家。
说清楚一点,结合我前面所述,日本在全世界知名的一些动画都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漫画当然是漫画家所画的,漫画家的漫画却不是他先写好了剧本再画的,这就是重点所在!请关注这一重点:日本的漫画家所画的漫画并不是根据剧本所写的而画出来的。
请再用我的“大多数理论”来考虑上问问题,因为我这个人喜欢讲“范例”而不喜欢讲“个例”。许多人总拿“个例”来回应我,那是没丝毫意义的,以后大家只要讲大多数就可以了,因为咱们中国的动漫产业还远没发展到可以研究个例的时候。
好了,简单说明了一下动画编剧的问题,也是我最有总结的一句话,中国是很特殊的一个国家,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会盛产动画编剧这一职业。因此,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必然是和日本不同的。
比较看看,日本是先画漫画再做动画的,而中国是先有创意,根据创意写了剧本再做动画的。
这个比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有心的朋友请好好想一想。
我来告诉大家我的想法,这个比较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少了一样东西。前面所述,我把日本漫画比喻为“市场探测器”,就是说明了这个市场探测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国正是少了这一过程。
我相信我的话讲的都是浅白易懂的,并不需要像许多人那样用很多高深莫测的词汇来展示自己认为是高明的见解和理论。如果大家明白了我们的产业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过程,那么我要结合一下我前面所说的“周边在前”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我说“市场探测”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却是可以替代的,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有些东西是日本独有的而我们要想有需要花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拥有,但是这些东西却是可以用其它方法来替代也能够取得相同结果的。凡事不怕多思考就怕死钻牛角尖。
很多人认为中国动画缺少内容和思想,多的是教育,这都是动画编剧的错。
这种想法是一个概念理解错了,就是很多人认为编剧是老板,编剧写什么老板就拍什么。
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的是,编剧不过就是个打工的,老板有什么不靠谱的想法,编剧就得把它写出来,结果出来的东西即不是编剧想写的,也不是老板想要的,更不是观众想看的。
我这样说大家是不是能明白一些呢?
动漫产业说复杂也不复杂,要解决要发展当然也能够做到。我花很多时间来想,针对不同的案例来想解决方案。我相信大家都这样做那早晚能研究出很多种解决方案来。
返回前面的话题,重要的过程“市场探测”,在中国需要用“周边先行和提前引导”来替代。
这两个方法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未来的时间里我会逐步说明这两个方法。在我完成这一段时间有关动画的心得讨论之后,将它们整理成文作为我新的动画报告发表,希望它们能给许多老板有益的东西,因为老板们要是不转变,整个中国动画产业也不会有所转变,能改变发展缓慢局面的,只有老板们的观念先行转变才能够有希望。
(四)到底行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但凡解决某个问题,首先必须提出问题。针对目前动漫产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妨今天先简单讨论几个。
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通观众和日本动漫迷对中国动画的看法基本上完全不同。而解决方案往往是以日本动漫迷为主,因些许多公司都不能够在这份产业上赢得利润。
如果说要把受众群作个分类的话,我也只分上述两类。因为我这人喜欢只把事情作两类看法。这样大家看来也会简单易懂。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将来也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把某类人群分为“大多数”和“少数”,把某件事情分为“一般”和“特殊”。
许多对动画产业稍有研究的人总喜欢讲一句话,就是“国产的XX动画把观众当白痴”。
有这种看法的人,我基本上把他定位为“日本动漫迷”。
主要原因是他一定会把国产动画跟日本动画作比较,这类比较在漫画中相对少很多,所以不提。和日本动画的比较中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地方是情节、思想、配音、动作流畅程度、人物设计和个性化等等方面。
以上所提的几个方面,一个稍微可以算得上是“日本动漫迷”的人,可以说对国产动画根本上会不屑一顾。
最近我也看到很多人提配音,说日本动画的配音很专业,某些动画出彩主要是声优的功劳等等,因为他们过度地关注日本动画,所以没在关注一下国内的配音情况。
比方说以前日本进口的许多动画由国人配音的,我认为就比日本的声优出色,甚至不了解日本动画的小朋友都会认为那是中国做的。这些动画我想大家也很熟悉,像《樱桃小丸子》、《机器猫》、《变形金刚》、《聪明的一休》等等,《灌篮高手》的配音我想大家都一定还有印象吧?听习惯这些配音的观众让他们去看日文原版的,那我保证他们绝对不习惯日本的配音了。
但是,为什么国产动画就不重视这样高质量的配音呢?
不得不说句心里话,国产动画的内容和好配音匹配的不多。另外,很多公司没舍得钱花在上面。要知道,国内的配音相对于日本来讲是非常便宜的。
配音讲究“合适+专业”,国内所请的配音往往是“专业”而并非“合适”,符合两个条件的就更少了。但是一部动画往往需要所有配音都专业而又合适。
这样一讲,仅仅是配音环节要解决问题都挺困难的。
其它环节如果都能像配音一样去想的话,那难题不就更多了吗?
事实上每部动画都有这么多难题。
而难题之难在于,是谁监控着整部动画的。
我所了解的老板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介入艺术创作”。
上一篇文里我曾讲过,要是中国的老板们不觉悟,想国产动画发展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宁可多花时间说明一下他们的一些习惯。
习惯一就是“介入艺术创作”。
我之前也提到过一个现象,就是一部动画片是根据老板所认为“不错”的创意所伸展开来的。这里我也回答一些编剧朋友来问过我的问题,也再次提起别人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初入行的编剧们一般都想把自己写的剧本发给我看看来挑挑错和评价之类的,然后也顺便问是不是把这个投到动画公司去。
我想如果初入行的编剧都会误认为“编剧所作的事情就是写认为有创意的好剧本投到动画公司去被某老板选中而拍摄”的话,那普通的观众就更会这么想了。
所以才会有“中国什么也不缺,就是缺好故事”的想法形成许多人的共识。
我个人已做动画编剧四年以上,我所接触的动画编剧可以说至少有国内的百分之三十,这行圈子小,人经常碰到一起去。他们和我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根据老板们的“创意”来延伸和扩展。而写出来的成品要经过老板们审视才能通过的。
最可怕的不是老板们的创意,而是后面的审视过程,这才是真正的“介入艺术创作”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些老板在让编剧创作的时候往往说要发挥想象力,哪怕是想得离谱一点都行,等到他们“审视”的时候看到你“想象力”的部分又说这地方不符合现实,现实应该是XXXX等等等等。等到编剧们编出来的是“有点想象力又可能符合现实”的东西出来以后,连他们自己都会觉得写得“很恶心”了。
没办法,自相矛盾的事情自己可是看不出来的。
可以说,大多数国产动画是这么被造出来的,但这,也只不过是现今存在的问题之一罢了。老板们介入艺术创作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是可怕的,对于编剧们来说也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造成了群众对动画编剧的误解。要不怎么会有“中国就缺好故事”这类已形成一种观念的看法呢?
稍微了解一下编剧们是怎么干活儿的,大家应该清楚这是除了配音外,在故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故事上一存在问题,所塑造的人物个性也就相应会有问题。这不多讲。
老板们的习惯之二叫“一把抓”,这也很可怕。
“一把抓”就是指不放权,把所有流程都自己来亲自把控。
事实上,动画不怕老板“一把抓”,就怕什么也不懂的老板“一把抓”。
比方说从事动画制作加工或者监督方面的工作有多年经验的老板“一把抓”那是合理的,但要是搞房地产或者做服装之类的老板做动画也“一把抓”那就太可怕了。
可惜可怕的事情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家不断发生的。
如果是动画从业人员很可能非常理解我所说的情况,这是造成许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团队的所有成功都和领导者有关,团队的所有失败也都和领导者有关。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失败,领导者首先要以身自省。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相关联的,我们把问题逐一解决就能发现原来动漫不难做,只难在你是否是有心人。
(五)深入研究“少数派”问题
前面我经常提到“大多数理论”,就是说明这个理论是切实有效的,我们研究、发现、解决、深入解决问题往往都要先从“大多数理论”开始。也就是讲“范例”避免“个例”。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前一阵子《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封一事。如果是日本动漫迷我想对于国产动画是否被封都不会太关心。可以这样说,《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儿童受众群体里面是07年最受欢迎的一部动画片。它被封了一阵子的直接原因是有名叫“铁蛋”的网友在各大知名网站上不断介绍有关虹猫蓝兔血腥、暴力、台词成人又色情等等,这件事情果然被他闹大,最后传到广电总局去,然后发生了封杀事件。
“铁蛋”不过是一介家长,他不希望自己孩子看到《虹猫蓝兔七侠传》这部动画片,其实我希望能给予他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换台”,难不成非要看青少频道不可?你不看可以,让整个中国的孩子都不看这个就过了大份了。但,更主要的是这么一个“个例”竟然也说动了广电局采取了行动。试想下,每部动画片都有人不爱看,他不爱看就强烈鼓动一下封杀这部动画片,那岂不发挥成了“国产动画禁播令”的效用了?这就是重视“个例”的严重后果。
还有一个例子更有意思,是我几年前看到某家长写给北京台的,那时候北京十套刚开播不久,可能正播放奥特曼,然后那家长就说他孩子整天就看奥特曼模仿里面动作不学习,也不换台,最后建议把别再播十套节目了。
这位家长的意思更明显,把一个台给毙了。
我很想不明白的是这些家长为什么不换台,或者不能换台的时候为什么会先想到关闭一个电视台就为了你一个孩子?这样做难到不认为自己的自私影响到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难到这样自私的家长能够因为禁播了一部动画或者关闭一个动画电视台而教育出好的孩子?
假设说那两个家长的孩子和他们认为坏的孩子一起去玩坏了,是不是应该把坏孩子都杀了而不是远离他们?
自私的家长往往是孩子学坏的第一步,而不是什么血腥暴力又色情的动画片。
如果播出受到种种的限制,那么很多题材和内容完全是没有办法有竞争力和受众购买力的,动画不能够赢得观众,也就不能够产生利润,然后,接下来是个什么结果?
所以说,重视个别几个自私家长的言语只会让我们的产业发展更加滞慢并且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要知道,中国人有许多劣根性,很根本的东西。比方说盗版,盗版的根本是它会产生利益所在,大部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盗版便宜,一般的工薪族或是没钱的学生必然会优选盗版。可以这样说,唤起大家支持正版的意识只能够改变极小一部分人的购买习惯,起不了决定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我们讲趋利这个关键词,许多老板投资于动漫产业,一个主要原因是处于发展中状态又少人参与的项目往往是赚暴利的冷门行业,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外包括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大片的确赚取了高额利润,这似乎是可以效仿的。
但是国内的惨状是很多人投资动漫后血本无归,再加上以上所述的几个个别的“个例”,一两个家长都能起到枪死一部动画片的作用可想而知做动画是危险的,大家都回火星吧。
封杀任何国产动画都是对动漫这个产业投资者的打击性行为,尤其是在发展中的产业。
本来抱持着趋利心理的投资商们如果发现中国动画不是这么随便做,更不能够随便播,提心吊胆地来为了绕着被枪毙的危险去做那些别人不看但是很安全的动画,那能够得到利润吗?那能够给人以信心说通过动画赚到钱了吗?那会有更多人来投资这个不赢利又危险的行业吗?没办法,那只好“趋他利而避此害”了。
我所说的事情难到不是造成动漫产业发展滞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吗?
重视“个例”而打击“范例”的行为是危险的,它的影响可不仅仅是被封杀的一两部动画片那么简单。是对产业投资者信心打击的一种负面行为。
所以,我又必须郑重提出“大多数理论”的重要性了。让投资者们尝到甜头,让老板们有必须赢利的觉悟这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硬道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就绝不能够以维护一两个与产业无关并且有私心的家长来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比方说封杀某动画或者封台等等可笑的意见。哪怕某部动画片有一点瑕疵,有些什么“据说”是出格的内容,那都不至于说应该让一大批人的辛苦劳动就被枪毙。中国有成语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虹猫蓝兔七侠传》被“棒打出头鸟”,让后面的许多鸟都不敢飞甚至希望来世不要再做鸟,宁可做鸟人。
我在一家公司辞职的前一阶段,公司制作的样片在许多公车上播样片的时候,其中一个版块为“奇趣大世界”,讲的无非就是一些新奇有趣的新闻罢了。这里面或许有真的或许有假的,谁也没说那动画里播的都是真东西。可就碰上了某“热心观众”说画面什么的还不错,比一些XX动画强点,但就仅看到的四个短片来讲,都不符合科学道理。希望公司能赶快采取行动把那些不符合科学的怎么怎么办,而且限定我们两个星期内给他答复,如若不然就到相关部门去采取行动。
大家要知道几个小样片都会被那些无聊至极的观众所威胁,真正做一部动画片的艰辛你能够体会么?这样的垃圾人在中国不多,但是如果每做一部动画片你都碰上两个,还都必须得引起重视,咱们还讲什么发展产业?不如回家种地瓜安全又可靠。
所以说,我总结“大多数理论”是切实有效的,如果要发展要强大,就必须忽视少数人的负面看法,而且要完全鼓励国产动画制作播出,这样才让更多的人有信心来投资这个产业,让少数公司先富起来带动一个好的氛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赢利方法和模式,这样才可以谈得上是国强民强产业强,一个根本性的结论:多支持,少打击。
( 六 )要想动画赢利,先要转变思想
经常看新闻报道或者是评论的朋友一般都很熟悉一个数字,据说中国动漫产业潜在价值为1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到底如何计算出来的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赢利是什么?并不是说你这部动画投了一千万进去,结果变成了一千二百万那就叫赢利了。
你的制作周期,员工的工资、设备、材料、宣传等等等等费用,还有要交的税务,这些都算进去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可以称之为赢利的数字。
这些且不说,在中国一般的情况是投一千万,结果剩不到一百万事情还没做完,然后管事的往往还希望有更多的股东再投些钱进来,认为再投点钱进来事情就成了。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事实是,再投你一亿都没有用,因为领导者的管理和策划组织的水平不行,多少钱也不能够成事。
有些人拿着股东的钱去做动画,认为自己是全心全意为了做这个事情而在努力着,但是总感觉钱不够,比如说某人已经花了几千万他仍然感觉不够多,还要再投,他也希望让股东们得到高回报,希望能把动画做起来推动产业发展,但是钱可能还不够。
几千万都不够多少钱才算够呢?几千万的钱都到哪里去了呢?每一笔钱都知道用在什么地方上了?如果说钱主要都用在盖动画基地或者买动作捕捉器,最后把大笔投入用的东西都给闲置了,那就是主要的损失。要知道每名加工动画的员工做一月薪水平均也就两千左右,钱都从员工身上榨取以省成本,但是花在用不着却很好听的设备上面,这是不是巨额浪费的原因呢?你的设备精良,但是没雇佣到实用高价值的员工,做出来的东西经不起推敲,结果要反复修改重做最后仍然没有满意作品的时候,前面所认为是“节约”的钱就全起到相反的作用了。然后作品即使风风火火上了市场却无人问津,凄惨收尾却还认为是投钱不够多,您说这样的领导有多少钱够填他的无底洞的?
人不在多,贵在“精”。兵精的情况下更需要将良。
所以说,一头绵羊领着一千头狮子上战场,都不如一头狮子领一千头绵羊来得厉害,好简单的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好简单的道理。
说到这里,我认为动画要赢利的首要条件,是“寻将”。
好酱只能吃,好将却有用。用人不用将,万事都成酱。这就是我最简单的看法。
做FLASH的朋友都知道“歪马”其人,真正把FLASH做好做大的,目前为止也只有他一个人是成功的。有些人和我讨论起他来,我总是一股由衷地、发自肺腑地敬佩,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讲他的技术,认为他做动画的技术是“二流水平”,没什么可称道的。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不是也有很多人说中国不缺技术,就是缺少XXXX的吗?
中国的动画技术水平的确非常高,但那只反映在给国外加工的动画上,做国内原创的时候就极少展现出来。跟欧美日本还是无法在同一层次上比较的。只是相对于国产动画而言,这家比那家做的好点而已。
我不多谈中国缺少什么了,这里总结一句,中国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将才!
如果有人问我,假设说他找到一个将才,那将才如何发挥他的作用?回答很简单,如果你找到这样的将才,那将才会告诉你如何去做,你也会认为那样做就一定成功的。成功的事情并不复杂,故意让它复杂往往不能成功。
我所认知的一部分领导最喜欢说的是:事情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简单。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就在复杂又复杂的事情当中挣扎,而一直认为动画本来就是复杂的,要不怎么大家都赚不了钱呢?其实有时候大家也应该反问一下,是不是日本人动画做得好,就是因为他们工序很复杂啊?因为他们钱多啊?因为他们有产业链啊?
为什么人家行你不行?就是因为你把时间都花去找理由证明别人拥有比你更多的东西,而别人之所以行,就是因为别人花时间去研究该怎么让自己行怎么去做。
时间的消费上已经证明谁行谁不行了。
任何公司让动画赢利的第一标准都是要有将才!
第二标准:是资金运用流程透明简单,全程可监控。
我前面的章节里面有所叙述,领导有“一把抓”的习惯,“一把抓”配上“复杂流程”就是是“二刀流”。可以称之为砍掉赢利的两把大刀。
越是不懂得动画的领导就越容易将动画制作和宣传流程复杂化,知道日本动画好,就学日本动画的制作流程,没有出去到日本的动画公司去拜访过,就在网上找一些现成的资料来COPY一下,然后按照那个流程来招买人马赶工制作。
事实上,日本制作动画的许多重量级的人才,中国并不具备。即使招聘,也是招聘不来的。中国必须有适合国情的动画制作流程,这样即可以省成本,又能够提高效率和弥补不足。弥补什么不足呢?就是缺少人才的不足。
比方说在网上比较能查找得到的动画制作流程我们来简单看一看。
1、策划
2、制作经费
3、动画前期一:脚本
4、动画前期二:导演的工作
5、动画前期三:分镜图和副导的工作
6、动画前期四: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
7、动画前期五:机械造型设计和背景设计的工作
8、动画前期六: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9、动画中期一:构图,原画和原画指导
10、动画中期二:动画师
11、动画中期三:着色/上色人员
12、动画中期四:特效及特效人员
13、动画中期五:摄影及摄影效果
14、动画后期一:剪接
15、动画后期二:音响1:配音及声优
16、动画后期三:音响2:音乐,效果音及合成
17、试映,宣传,行销
这些流程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公司可以完全做到,也是因为人才溃乏的原因。例如色彩指定、副导、构图、原画、原画指导等等,都是国内目前极度溃乏的重要人才,至于配音什么的前面已经稍讲过这类问题,摄影及摄影效果什么的,恐怕许多做了几年动画的也未必有空去了解。剪接倒是被简化或者去掉的一个工作。因为动画是比较昂贵的,不能随便剪接,一般只能说直接合成。
因此,国内如果按照日本或者欧美的动画制作流程来做,就会因为人的原因而致使流程缺失重要职位或错乱制作顺序。结果完成的动画就需要大量或反复修改,只要一有大量修改的问题存在,就会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节省成本既然是赢得利润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也是极需要引起重视的,成本每增加一分钱,利润就会相应减少一分钱。但是省成本一定要省对地方。中国动画制作省成本的方法第一个就要简化制作流程,削减和去除不必要的职位,因为许多职位在中国本身是缺少的,极小可能这些人才全都被集中在一家公司里,所以宁可没有,也不要随便。
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流程简化来讲只需要策划、剧本、分镜、动画、后期这五个步骤即可完成,相对应的只有动画和后期两个步骤需要的人才类型稍多一些。但也不会多过三种职业。
可以这样简单说明,省成本,即是赢得利润,这也是赢利的一部分。但是省要省对地方,比如我前面所说造动漫基地或者买动作捕捉器什么的都是无谓地浪费成本,也就减少了赢利的可能性,几千万也做不成事情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耗费错失。
寻找将才,节省成本是赢利的两大根本。
除此之外我们下将该讲讲如何具体实现一部赢利动画的方法了。
也包括前面章节所述的“周边在前”。
( 七 )“周边在前”的讨论
我认为“周边在前”并非是我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什么人做到这一点。相应地也可以说“周边在前”一定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否则再好的周边也没有影响力。
为什么周边一般都在动画之后呢?
很明显地,就如同任何一件商品,有广告和没有广告是绝对不一样的。一件商品没有广告的话,这件商品一般是不会被人购买的。或者说它的销量远没有同类产品有广告的多。
动画也是这样,动画的商品是周边,而动画相当于周边的广告。这可以简单比做两者之间的关系。
上述关系这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多数动画公司不赢利的原因。
花了数百万上千万的钱去做一个广告,但是广告做得不好,新飞冰箱也救不了你。
所以说,广告做好是其后周边销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那么可以说,周边在前和周边在后的重要条件都是动画要做好。
或许大家也要问,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细分一下周边相关的动画成份。
首先,笔者前面有一小章节细述了周边的类型和何种类周边是“合适”的周边,更在有必要重复一下。
一般来讲,和周边产生直接关系的是动画的人物设计。
例如卡片类、手办类、玩具类、服装类等等。
如果说周边在前,你的人物设计是否也要在前?
动画制作之后要有截帧图书,截帧图书是在动画之后才产卖的,但是文字版的故事书是完全可以在动画前出版的。
这么说更简单一些,故事书,本身可以稍加改编变成动画剧本,这同时也省去很多剧本的费用,故事书,也是在前周边最重要的一个种类。
一本好的故事书,配上主要人物的海报封面。人设、以及剧本基本上也就有了。
中国少了漫画这个“市场探测器”,那么完全可以用书来替代。
这中间我们只不过把动画截帧图书变为故事书而已。
再反过来说,动画本身是周边的广告,而书也可以作为动画的广告。
只不过,问题在于书的推广和发卖也是要花不少钱的啊?
这样讲的话……,一本书的钱和一部动画片的投入相比较,差距就大了。
《马小跳》系列,甚至更早的《舒克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邋遢大王历险记》等等,均是从书开始做到动画的。这些书其实在中国已经成为“市场探测器”,只是它们的作用还不为人知,也无人研究说明它们的作用。
我们讲讲《哈里?波特》《指环王》这些书,它们为什么后来要拍电影?《诛仙》又要拍电视剧又要做游戏,而《鬼吹灯》连载了漫画。这些书和电影、漫画、游戏的关系其实就如动画和周边的关系。只不过动画和周边是先后关系,而那些书和它们的衍生事物也是先后关系。谁在先谁在后,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讲的主题了。
有一点需要注明的是,故事书的封面,本身就应该是后面动画制作的人物设计,这是太多图书出版马虎过去的问题。
另外故事的内容,如果作为周边在前的一种做法,它直接应该是以适合改编成动画剧本为首选。
那么根据某出版商家的一种做法。策划一系列的书,每本书的创作是分为两块的。总体的故事和世界观、梗概策划都是由编剧完成的。填充故事内容则是由作者来完成的。
我参与过这样的活动,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个方法切实有效而且花费相对一个作者完成整部书来讲少得多。
节省成本是产生利润的重要一块。另外,千万别认为省成本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我前面也讲到了一个重要观念,你所选的策划和管理型人才是不是将才。任何商品都有性价比,只是你能否找出更多的资源来对比。
我已经单一举例书是周边在重要例证之一。
另外,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逐渐介入动画制作来作为推广品牌的一种广告和渠道。像从前的海尔和有意投产的四川白家粉丝等等,这本身已经是“周边在前”的一种存在。只不过,我个人认为食品和服装、或者儿童用品等类型的品牌才适合作动画开发活动。像家用电器等厂商就不太适合。比如说海尔电器,做的动画是针对儿童年龄层,而它本身的商品却是面对成人的家用电器。那么做动画的根本目的其实已经脱离了推广品牌和增益产品销量的实际,因此必然会遭受失败。但如果海尔本身是食品供应商,像“旺旺”一样,那或许又不同,当然海尔不适合作服装,因为那商标本身的两个兄弟就没穿什么衣服……
针对品牌量身定做合适的动画,或者针对动画有目的性地提前开发周边,这都是种种可以实践的方法,做动画不需要那么多那么多的钱,而且许多钱在和别人有利益共同点的时候是可以少出或者不出的。
问题在于,现在中国越来越把投资大,集数多的动画当作噱头来炒,但是只炒了短短数日,只在业内引起一点点反响后就销声匿迹了。这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五千万、一亿、甚至两亿的投入来做一部动画片完全可以用“瞎砸钱”来形容。这种项目有钱败,没钱赚,至今为止无一例外的全都吃瘪了,当然还有一些号称投了这些钱的正在运作我也不必再多说了。
千万别把迪斯尼那些巨额投入来比较中国,中国毕竟就是中国,中国必须得有自己独特的运作和赢利模式。
记得马云先生曾经在网商大会上讲过,进商店用两毛钱买一卷卫生纸你花二十块钱不是钱多,那是你傻。他用此说解释易趣花一亿美金和他一亿人民币的投资的淘宝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以淘宝获胜告终。
即使是迪斯尼来到中国轰轰烈烈地要开公司来分蛋糕,最后也一样偿付了大笔金钱给在中国公司的员工一笔遣散费用而悄悄离开了。
不懂中国的市场你永远也别想在动画这块领域里面赚取一分利润!所以说,要想研究中国动画,必须先研究中国的国情和民族性。这就如同打击盗版必须研究盗版产生的原因一样。
那么下面的章节,将讨论动画的实用性人才选择。在这一节里,也希望大家从我所述的简单例证里更多研究周边在前的各种方法,只不过,请根据行情订制“合适”于自己制作动画的“周边在前”方案,一个理论并非合适于“所有”,但所有的动画,一定都有“合适”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策略。
( 八 )未来中国动漫产业界重要人才
在中国的动漫产业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策划不值钱。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在动漫这一产业中,到底什么是策划。
一般某老板要成立动画公司或者说是在原有赢利公司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动漫部门,专门开展动画产品的制作与开发,首先都是以一个创意为开始的。
比方说,某老板如发现市场上“可能”,魔幻类或者科幻,或者童话类冒险类的动画会受到关注,那么他自己或许喜欢其中之一的类型,比方说喜欢科幻类的,机器人,变形金刚,这不错,他就有意识的要开发机器人类的动画产品。
但是老板本身是不太懂得如何把一个机器人之类的构想实现,那么就请懂这方面的一些人来替他把故事梗概之类的东西丰富一下。然后接下来的做法是:
招聘编剧:丰富故事梗概并且按照老板本人和一起弄出大致故事内容的伙计的意愿来撰写剧本。
招聘动画制作人员:构建公司的团队,以“机器人”原创动画为核心进行产品制作。
招聘导演:管理和监控整个动画制作流程。
至此差不多就算一个简单的动画过程了。这其中的“策划”部分,就是老板和前文所述“懂”某一类型作品的人才一起探讨出来的某一产品“梗概”的这个过程。
再简单点说,就是老板有个做“机器人”动画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说给某人听,然后两个人一起来研究出一个大致包含几点内容的东西称之为“策划”。
我所见闻过的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是,那个“策划”一般是由老板的文员或者秘书弄出来的。而“策划”的核心创意是老板本身想出来的。所以看起来也不需要花什么钱,接下来有些更愿意省钱的找编剧往往说“故事什么的都有了,就是让你丰富一下。”
意思好像是脑力活儿老板和小蜜都做完了,体力活儿你们干干。
但,真正的策划并不是这样的。策划策划,顾名思义就是策略和规划,策略当中首先要包括对目前国内动漫市场状况的分析以及找出空隙乘机而进的方法,也就是了解情况,有对策,知已知彼;那规划是算计着如何分天下,怎么开始,怎么个过程,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结果。
很多情况下,结果是要求出来的。你强烈的要求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很可能就会被实现。
对于规划这块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制作规划,一块是市场规划。
别看现在总有人说中国不缺少技术,可能够好好把技术变成一部好片子那还是很难的。看习惯日本动画的朋友看中国动画,单讲画面都会看不上眼。这不是说加工的水平差,而是整合人才加工的水平差。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就算是有才华的人,在某个公司某个项目里面完全看不出来他的作用,而看不出作用的如果不止他一个人,那就说明这家公司的制作规划人是大有问题的。
如果制作不出好片子,直接影响到市场规划负责人。片子不好推广发行,没有电视台想要,形象不好不利于周边产品开发,故事不好没有收视率,效益不好也就没有公司接下来的发展了。
这么说来,规划是不是已经显得关乎公司生命般地重要了呢?规划既然分为两块,那就说明制作和市场两方面的规划者是一家动画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但是我们这里讲策划。也就是说总体上一家动画公司一般一年只产一部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所有都要称这为“策划”。策划当中的“策”一部分往往被简单地解决,影响到后面“划”的部分,“划”的部分受“策”的影响发挥不好,整部片子就此完了。
策划是贯穿一部动画片的始终,是始终都要有人把握的。
所以,做策划的人就是目前来讲对于一家动画公司最重要的人才了。
我想,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动画公司都不存在策划这样的职位吧?大约不赢利的公司好像也是这个百分数,这个事实是非常说明问题的。
从故事创意是否符合市场以及周边开发的需要开始,策划就要开始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细分到如何把一部片子最快最好的做完,如何节省成本,如何规划团队,如何做宣传,如何推广这部动画片,甚至从何种渠道赢利,赢利多少这都是策划需要做的。
很多人知道日本动画欧美动画赚钱,他们用什么赚钱?卖片子?卖周边?怎么卖?通过什么方式卖?卖多少钱?做了什么广告?是否符合当地产业状况?很多问题不是说做动画赚钱,做动画赚钱这么简单的。动画做出来摆在那里你也赚不了钱,电视台低价收购片子你成本也回收不来。形象不好故事差市场不认同你,做出不好的东西来强花钱推出去群众都骂你。
动画不是有一两个小想法觉得做成片子大家就会看就去消费的东西,如果你不认真地规划起长远的打算,凭运气你能行吗?
从最开始做起,一家公司需要一个好策划,这是长远发展最开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广告时间:找策划?上智……不用,招聘我就行。
欧了,这个时代需要这么多勇敢的人,我勇敢地并且脸皮很厚地承认我是这样的人,也费了很多口水说明上面那些是我能够做到的。
下面一个章节我应该谈谈目前什么样的动画适合于国内市场。自始至终我始终提到“合适”这个词。这应该是适用于任何一家公司的词汇,要想做好,一定要找最“合适”的人,要组建最合适的团队,就算强强联手互相牵制也会让一个项目垮台。合适的团队却一定能创造出最好的产品。
( 九 )“合适”于中国国情的年龄层
中国的大部分动画观众是儿童,也是就5-13岁之间的孩子,所以最大的赢利和消费群体就是这个年龄层了。第二大的群体是青年,14-22岁之间的年龄层段。但是,一般过了14岁左右的已经可以算做是青年群体的观众,大部分也是不看国产动画的,更加不会进行国产动画周边的消费。因此做这一部分年龄段位收看的动画片是风险较大的。
所以,要谈起一部动画是否赢利,首先制作的动画受众群应当针对5-13岁左右的儿童为宜。
以上这个建议是在制作和策划水平还不够充分的前提下。
因为我所经历过的这几年时间里发现一个特点。
许多人要通过模仿日本动画风格来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转变。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实践较难。
日本人是通过先学习模仿他国(包括中国)动画,最后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的。事实也证明这是正确的方法,但在中国,大多数人有个急跳的毛病,就是急于做原创而制作水平又完全达不到要求,结果动画上市无人问津。
在做动画的时候,大家的目的要明确,到底你是为了赢利?还是为争一口气?
现在的赢利模式已从生产转化为服务为主,也就是说,重要不在于动画片本身,而在于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了解、顺应、引导观众的需要是成功至胜的秘诀。
好比有人说,中国大部分的观众就是喜欢看日本动画,那你了解了就去做一样的呗?
中国大部分的观众,无论是大是小,普遍喜欢日本动画是真的。少数人有爱国情操排斥日本动画,但也只是少数。所以说大多数的国产原创动画赚不了钱也是有道理的。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把国产原创不赚钱的原因也总结一条出来:大多数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喜欢日本动画的,而大部分国产原创动画的主要目的是排斥日本动画,这和观众形成一种对立的形势。
我简单这样说明是不够的,从画面上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中国风格?
我一起共事过的许多朋友他们几乎一致认为:中国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这句话是挺有深刻含义的。
所谓的中国风格往往是不太懂动画的人能够谈论出来的。
不过,中国的确有自己风格的动画,比如说木偶、水墨、剪纸这三种动画就完全是世界独有的中国风格。但是,现在这三种动画形式已经被二维、三维和粘土动画完全取代,已远远不能够满足中国观众的需要了,而且水墨动画的技法现在可以用“失传”来形容,剪纸和木偶动画在视觉上已经达不到现代社会的需要。
所有谈到的一切都建立在钱的基础之上,谈到钱也就谈到“性价比”,一比,传统的动画技法就只剩下艺术上的美感而完全没有商业上的价值了。
强调“中国风格”,必须要有“中国风格”的概念,“中国风格”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脑子里没图画,说文字谁知道什么是“中国风格”呢?
日本动画中的人物设计现在发展得千奇百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动画中大部分的人物设计弧线和直线都是非常明朗的。日本动画中线条直的地方,画的时候是完全不用尺子的,画个圆的东西不用圆规就可以标准的画出来。但是我们看大部分中国动画里面的人物平面着看还可以,一动起来,就好像是你拿着一个放大镜,手一边抖着一边看这个动画一样。
很早以前,我一直误以为国人为了显示和日本动画的区别而故意做成那样的人物设计和动画,现在才知道这是个很深的误会,主要原因还是咱们的水平并未达到那个层次上。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动画绝大部分是在国外加工的,过去十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动画的主要加工国。
这也不能不让人想到,原来中国的加工水平是这样的出色啊。
再说深远一点,世界上哪个国家用的东西都可能是Made in China,皮尔卡丹、耐克、阿蒂达斯、鳄鱼、老人头……但凡这些品牌当中,总有中国制造的影子,但这些品牌是外国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想到,如果把这些国人给日本动画加工的团队整合起来,做我们中国的创意那该多好啊?
是啊!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有多少人想到却没做到呢?
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老板是想组建自己的团队来做“原创”动画的。
但是组建一个新的动画团队,他们本身就需要花很长时间磨合,再加上技术和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而最主要的是那个动画的“创意”。
大部分老板是喜欢自己“组建”一个团队来做自己的“创意”,这就是在中国最失败的地方!不会借鸡生蛋,偏偏要自己种大米来喂自己的鸡,由于对只对饲养稍了解一些,用种出来的劣质米来喂鸡,结果种米就花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鸡下的蛋不好,而且也没考虑,每天鸡吃的米本身就是一笔巨额费用,不用专业的鸡饮料,而非要自己种米当饲料,时间上,金钱上都不考虑,就只考虑这是自己养的鸡,是原创的鸡,双手捧着崎形的鸡蛋,哇!我终于有了原创的蛋啦!但这时候你已经很穷了。
我说了个很好笑的连我自己都感觉到可笑的事实,但这是国产动画的悲哀呀。
这些悲哀源于许多老板们根深蒂固的“原创”思想。什么都要自己的,但这些自己的东西组合起来产出来的一定是“崎形”的蛋!
整合动画资源,这是目前中国动画产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途径。
返回到我前面说的,为什么说8-13岁的孩子是我们主要观注的方向?
因为我举那个“崎形蛋”的例子在中国到处都是,好多老板为了争那一口气,要跟日本抢观众,用“崎形蛋”和质地优良的蛋去竞争,您认为这事儿比较靠谱吗?日本所出口的动画和在网络上流播或可下载动画,绝大部分是针对15-22岁的青年观众。
这也就是我所说在制作和策划水平还不够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不要去挑战这个年龄层的观众。
更何况,千万注意,中国的原创玩具制造水平更达不到比较高标准的周边要求。
举个实在深切的例子吧,我身边周围的人是很迷恋机器人类的动画,例如说“高达”,甚至他们就想做类似的机器人动画。
我再实在一点儿的说,首先咱们做这类动画的制作水平就远远不够,更别谈到其后的周边了。况且我还没说剧本上的问题呢。漏洞这么多,要填完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挑漏洞少,犯错少的来做是没有错的。
8-13岁的孩子普遍的欣赏水平不如15-22岁的青年朋友欣赏水平高,所以用简单的话来讲,他们还比较“好哄”。而且针对8-13岁孩子的动画周边比较容易产出。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一般还是喜欢看书,玩一些纸片游戏,佩戴一些胸章,装装孙悟空什么的。过了这个年龄,他们不是去打游戏、收藏高级周边(比如高达),要么就去研究手办,搞搞纽蛋,甚至买日本动画的配套音乐CD了。
有人把日本动画称之为“其文化侵略的一种重要形式”。且不说他们的观点,他们展开反击的形式就是可笑的。
那就是我前面所述的“建自己的团队,做自己的原创动画”。
我上面说的这句话有个关键词叫“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个词,离观众有多么远多么远。
我记得在一篇博文里说到动画编剧的三种境界。最高境界是把观众爱看的动画当成自己喜欢做的那种动画来写。如果也有某个老板有了这种高境界的认识,那我觉得他一定能够成功!
我不建议做15-22岁这个年龄层位观众所收看动画,但这个不建议并非绝对。
如果想做这样的动画,你必须保证制作团队是没问题的,他们画直线是可以不用格尺的;你要保证你的创意是没问题的,这创意不是不懂动画的老板自己想的;你要保证你的起意是好的,这动画是要让观众喜欢而不是刻意为了和日本竞争出丑的;你要保证纯粹是为了发展和学习动画而去做,并不是为了强造“中国风”;当然,最后别忘了我上一节提到最重要的,好的策划。
谢谢,如果你真能做到我说的这些,那么真的可以突破年龄层限,你所做的动画甚至可以是全年龄的,如果哪位老板做不到,那么退居一位,保险地做年龄稍微低下一点的儿童动画,相对收益会有一点保险的。但是忽视我所说的这些,即使你有多少金钱扔进去砸,都砸不出任何一种好结果来。
我并没有从创意等方面来说哪种动画是现在国内最需要的动画,仍然是从思想上讲,许多思路是需要及时转变的,这样才能以低起点、高速度的成长去赢得中国的观众。要知道,中国的观众味口是世界上最刁的,谈论中国动画,很多人都用“把观众当白痴”来形容是为什么?这不得不令每个做动画的人深思深思再深思,反省反省再反省。
我仍然抱持这个主要的观点,老板们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只有帮助真正的狮子觉醒,才能够振奋这个绵羊充斥时代的中国!
( 十 )简单的策划过程
这一章节我来简单谈谈看如何根据自已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简单地做一做策划。
首先,做策划是要清楚自己公司实力和外援条件的。
比方说某公司可以投入三百万左右来做一部动画片,公司本身是做食品加工的,形象类似于“旺旺”,品牌名称叫做“可乐小子”,该公司在原创食品行业较有名气。这些就是较好的客观条件。
围绕已知品牌来做策划,故事情节必然脱离不来原品牌形象,当然为了保证故事不单调,可以按原品牌形象设定风格相类的配角,然后设置对立面。
比方说“可乐小子”,首先给人感觉应该是一种运动型的少年,运动类故事题材最适合冒险,把主角和滑板、极限运动等联系起来,这会是一个比较豪爽的冒险动作动画片。
当然,也可以设定一些有趣的项目,例如说主角一喝可乐就会有相应的能力,像大力水手吃菠菜一样,比如说提速或者是身体可以聚集能量增加爆发力等等。
然后,设置反面角色,诸如外星来客侵略地球或者破坏环境,或者是某邪恶势力要寻找散落在地球各处的五个能量晶石,五个聚集在一起就有称霸宇宙的破坏力等等,围绕着争夺五块能量晶石,“可乐小子”和他的同伴们一起集结起来一边寻找能量晶石一边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以上就是我随便想的,把上面的东西扩充几百字就是个梗概了,梗概是十分容易做的,花上几分钟把一般套路的东西往上一套,稍加一点变化就成。像我所述这样简单的梗概往往是最容易写而且容易写精彩的。你所加的设定多一层东西,剧本难度就加一成。太多设定了往往不容易让观众理解,甚至编剧也不容易理解,写起来感觉一团糟毫无头绪。
我提到大力水手,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大力水手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他?都知道他一吃菠菜就力大无比?正是因为这一个设定简单容易理解。容易让编剧们围绕着简单的部分去展开想象,观众也更能明白你的设定里存在什么东西。
如果大家一定要用《火影忍者》来举例的话,那其实也非常简单,你可以理解为忍者是执行任务的存在,忍者所学的武艺分为体术和忍术两方面,发动忍术需要能量(查克拉),能量的多少和忍术的类别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样从设定方面去理解就容易了,甚至我们把通灵术也理解为忍术的一种,尽可能把所有复杂的东西归类,归类好了一样看起来十分简单。
给编剧看的东西一定不能太复杂,这是写好剧本的关键!
梗概和人物介绍大约有了之后就开始步入剧创环节了。
现在中国动画越做越长,已逐步从52扩到104、108、120等集数。那么就需要全职或专职编剧来完成。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跟我说他们原来的团队招聘,招聘时学历和经历都不是优先过问的,而是先问对方喜欢看什么电影或者动画片,如果对方回答的类型和已方所要做的动画类型相吻合,那就证明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好,是容易完成这个项目的。这是统一价值观的第一步,我个人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大家兴趣爱好一致了,然后再来谈谈你的能力和作用。
优先考虑制作动画风格和大家目标的两个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其次我们再谈能力。
因为我前面已经说过,虽然是强强联手,但是互相牵制其危害性更大,在招聘这一关就尽可能杜绝这一现象的产生。
五十个人的一个团队如果一条心,能发挥相当于一百人的力量,如果三十人和二十人是两个对立团体,就相当于五十个人只发挥了十个人的力量不到,而且双方还会彼此憎恨,花时间在憎恨上,你的工作就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来完成了。因此十个人的力量也发挥不到,千万注意这个,我个人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
统一目标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是一部动画片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
以上是我说明许多公司在有团队的情况下这样来完成作品。
但是沿续我前面所述“可乐小子”的话题,三百万的投入,我认为不适宜用在组建自己团队上面,这一点我在前一章节说明了。
寻找国内的加工团队来完成动画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制片方和加工方都是互利的,我个人不提倡花时间和钱来培养磨合自己的团队。如果不懂得如何培养就更别这样做。
一般来讲,做26集或者52集左右的动画作为第一批是较好的,建议每集15分钟。
剧本方面的费用按照我一直统一来要求对方的标准。按每分钟100元来计算,每集1500元。
52集的剧本费用总共是78000元。这对于一般编剧来讲也是不小的收入,对于整个动画的投入来讲也不到成本三十分之一,达成了也是双方的互利。
人物设计和背景设计还有分镜方面的价格对于各地方也是不同的。三维和二维结合、三维和FLASH结合现在来讲都不贵。至于怎样调配我不多讲,重要的一条,我不建议不懂行情的公司组建自己的团队,这不是省钱,而是花钱也做不出很好的东西来,一定要用现成的。
制作方面我不多叙述。
在制作的过程中,一边也需要引资或者入股。
比方说做“可乐小子”的品牌动画,一边是需要向风投或者是相关行业的公司寻求合作。
如果我要做企鹅类的动画像《快乐的大脚》一样,我宁可选作QQ的形象来做动画向腾讯寻求资金,然后申明双方的利益,按照投资的比重来互相分享其后的效益以及品牌推广的作用。
也许我做“可乐小子”就会向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寻求资金合作也说不定,但是注意一下,前提是“可乐小子”必须得是无厂商动画品牌,我前面说述的一切都是在有厂商的情况下来做的动画,因此这样的动画就不能向同行业的老大们提款了,大家是竞争者,不是利益共同者。
请记住,寻求合作的对象一定是“利益共同者”,而且一定要相当关注对方的利益和你能为对方带来的效益。如果不是金钱方面的,就一定是品牌推广或者是起巨大的广告作用。这样对方才有可能会投入一起来制作这部动画片。
前面我所说已具备三百万左右的资金,但是要想做好动画片加上其后的宣传发行费用,还是需要资金注入,必须要保障现金流,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制作团队和创作团队的经济保障,这样才能让一部动画片顺利且高质量的生产出来。
如果大家注意到我前面的章节,就了解关于“可乐小子”也是可以使用先书后剧本,周边先行的方案。“周边在前”是可以根据公司情况调整的。
像“可乐小子”,是可以“周边在中”,也就是动画一边制作,一边推出系列故事书来做前期的“广告”,产生广告推广作用。
一般想投资做动画的老板,我建议也先选择好给哪方面的品牌做宣传,食品类或者服装类或者是体育类等等,这样有合作和引资的机会。最好不要冒风险随便挑一种观众可能喜欢的动画类型来做,因为那只是“可能”并且没有利益和资金保障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现成的两个巨大的条件,其一是政府支持国产动画,这是无比优越的条件,建造动漫基地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而且非常耗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政府需要在几年内迅速推起动漫产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至少从中大家可以看到政府的决心,那么何不引导这个决心和资金甚至条件来引导这些有利条件和自己的项目结合起来呢?
另外,禁播令已使国外动画无法踏入中国的大门,如果想要从中国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外商则必须以外资注入的形式来投资国产动画,引外资做国产动画是个非常不错的建议。我在博客上也介绍了世界三大风投,红杉资本、高盛和IDG,这三家都不是中国的公司,仅在中国有中国部而已,他们就属于外资,但是他们也投资中国动漫产业,这就是引外资。
我们知道宏梦已两次成功引外资来做国产动画,这就说明这样的路线是合理并且非常有效的。所以,会因时利选择条件来策划制作动画的公司不失为明智的公司,我也希望中国能多一些这样的老板。
至于宣传和推广方面,首先如果大家能够“周边在前”的话,书已经为你的市场踏开了一步很不错的小路,算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而推广跟发行,建议和专业的文化和传媒公司合作,这比我种种方法和种种计策都管用许多,我也不能多浪费口舌在这上面。你孤军奋战是没有可能赢得胜利的,多多联系合友军作为你的支持,能否成功的吸引大家一起合作做一份事业,那可是要凭真本事才做得到。
我以上所说的就是和策划相关的东西,所有的那些话都可以算作是策划。策划就是动画的一切,也是根本。策划的终极目的只有一条,是让动画赢利,只有大家都赢利了,动画才有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先温饱才能再谈理想。作为一名老板,和员工谈理想不如和他们谈他们的实际利益,他们获得了温饱开始有理想的时候,由于获得了你的种种好处,你的理想早晚有一天一定也是他们的理想,这才是做成事情的根本。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以对方的利益为根本,最后我相信,你的事情也就是大家的事情,你的事业也才真正算得上是大家的事业。
(结言)
国产动漫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大家没有好好理解动漫到底是什么样的商品,在这一产业当中永远存在着利益和矛盾。我相信,只要好好地解决矛盾,引导利益,形成目标共同体,行动一致团,那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阻挡你成功的。
我觉得这一整大篇的报告都是主要写给老板们看的,我也知道说了许多不好的事实,也许大家会说事实并非是我所想所看到的那样,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无论看一个什么样的文章,从中获得有益的和你所需要的就够了。如果从自己的成功可以看到双赢的点,那就是在成长在进步,如果坚持已见不听劝说,没有任何一种好的结果是可以持续长久的。
在一年以人为本的熏陶中,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正确含义,以对方的利益为根本就是以人为本。没有好人,再好的项目也操作不起来,好人最根本的素质就是理解利益和矛盾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成功的同时也赢得大家的尊重。
联系方式
QQ=45323162
[email protected]
TEL=13552315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