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1989年第一部新类型卡通《圣斗士》开始,这十多年中,大量的漫画书与动画影碟流入市场,一些印有这些漂亮图案的书包,文具等小物件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
然而某样东西太出名了总是会招来祸水,听说,某些“权威”人士宣称,日本卡通的引进是一种“文化侵略”。理由不外乎是“内容不健康”,“没有艺术价值”诸如此类的陈词滥调,对了,还有一条,是"抢占了中国本土的卡通市场"。
在这里我不妨斗胆对以上“高见”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内容不健康”,套用某个更“权威”人士的话,“改革开放就是打开窗户,在放进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会放进苍蝇”。我不否认在日本卡通中有个别暴力,色情,堕落的作品,对读者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它们就是“新鲜空气”中的“苍蝇”;但那只是个别现象,如果闭上眼睛和窗户一概而论,那就不单是一种盲目,简直就是一种污蔑。如果我说,因为有三级片,就取消整个影视市场,大家能接受吗?谬论。
还有“艺术价值”,大家知道,日本的每一部漫画书都有非常复杂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动画片,背景,音乐,音效都花了很大工夫。看过《浪客剑心追忆篇》吗?最后一幕《十字伤》的最后一刻,雪代死在剑心怀中的那一刻,哀婉柔美的音乐配上无数片粉红的樱花……不少人流泪了,我敢说,这种生离死别的震撼令不少经典电影中的同类镜头都黯然失色。还有很多轻松搞笑,惊险刺激的作品,和好莱坞大片中的“傻瓜电影”一样是放松心情的最佳选择。听说每一部优秀的卡通作品的剧本都能改编成一本优秀小说,这话我信。甚么叫欣赏价值?有人欣赏,就有价值。难道非要把我们“中国特色”的中心思想,教育意义搬上去才叫"欣赏价值″吗?还是谬论!
至于“侵占中国卡通市场”,我想说,那是我们自己的悲哀,正如“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千古名训,如果我们自己的卡通作品受人欢迎,日货能进得来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本漫画的作工之细是有目共睹的。仅漫画工具就有二三十种,每一个特写画面制作起来至少要十来个小时,有的甚至要一天。而"传统″国货呢?不说也罢。而且日本漫画面向范围广,观众从几岁到几十岁不等;而国内的卡通作品面向观众基本上是十岁以下的儿童,当然没法和人家争了。
我以前看过一部国产的《封神榜》,在看剧照的时侯感觉人物造型非常华丽,以为中国卡通从此有了出头之日,谁料看的时侯心就凉了半截:动作象僵尸,表情象木头,背景音乐空空荡荡……这些我还可以接受(或者说“忍受”),但是看到某个“煽情”场景中男女主角从眼睛里“倒”出两“堆”鸵鸟蛋大的“东西”时,我立刻换台了……只换了造型,换了情节,其余的都换汤不换药就想赢得喝彩与掌声,那简直就是在藐视观众的智商。
还有EVA,中文名叫《新世纪福音战士》,有翻译成《新世纪天鹰战士》的。别的不说单主题歌就翻译得让我想骂街,明明叫《残酷%天使*》(抱歉,不会打日本字),非要改成“美丽的天使”;而唱到这几句时画面上刚好是暴走虐杀、狗血乱洒的场面……而且人家原声集的主唱清河洋子好歹是职业歌手,中文版的却请个幼儿园大班的来凑数……
中国人总有一个习惯,就是甚么东西一旦出了名,出了头,就会有很多人拿着长刀子来削它,直到把它削得和自己一样平为止。自己拍不好就去骂别人,自己“长”不了就去削别人,这样下去只会把自己越削越“短”,越削越“平”,永远也别想出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