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下,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纷纷挂起了“动漫基地”的大旗,甚至一些城市出现了基地对垒现象,北京相继有几个创意园区辟出了“动漫”专区,大兴动漫基地更是拟投资100亿元,引进英国国家动漫中心、迪斯尼等世界知名旗舰级企业5至10家,建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中心,动漫产业似乎正在成为一座“金矿”,引来各方人士开掘。在如此背景下,中国动漫并没有涌现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作品,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今年年初,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动漫班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全部抢订一空。“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一些学生甚至兼好几份工作。”一位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没想到这个专业这么受欢迎。”一位姓张的毕业生说,他很喜欢动漫,当初报考的时候父母还觉得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没想到还没毕业就和一家外企以优厚的条件签约了。在动漫人才成为“抢手货”的背后,是国内渐渐升温的动漫热。
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下,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纷纷挂起了“动漫基地”的大旗,甚至一些城市出现了基地对垒现象,北京相继有几个创意园区辟出了“动漫”专区,大兴动漫基地更是拟投资100亿元,在如此利好的条件下,动漫人才自然成为动漫基地化、品牌化的重要一环。
堵还是疏?
两年前,动漫还被认为是有些边缘的专业。
“2004年可以说是一个变化很大的年头,在那之前很多做漫画的人生活都很艰苦,大都是在通县租个房子,每天画画,坚持了好多年。”
马桂林是中国动漫最大的出版机构《漫友》漫画研究所的所长,对于中国动漫的发展,他感触颇深。他说,从2004年之后,一些漫画作者的生活开始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对动漫发展的重视。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在建的动漫基地已经有20多个,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与这不无关系。
马桂林说,尽管动漫产业势头猛进,但他在5年之内是不会进入动画领域的,“因为目前根本没有一个能实现赢利的产业链”。“现在国内各电视台相对于动画的广告都是错位的。中国的动画低幼化十分明显,可是广告都是针对成年人的。那是因为广告公司的能力强,但是长期发展肯定是不行的。”
看来创意园区、动漫基地,在如此火热的背后,还是隐藏着一些危机。
不仅如此,关于动漫频道黄金时段不能播国外动画片的政策,在动漫界一直争议不断,有关方面是为了扶持本土动漫的发展,却抑制了竞争,无形中使国产动漫缺少雄心。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总裁刘岩就认为:“这种致力于‘堵’而不是致力于‘疏’的方式,只会造成中国动漫产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更为贫弱。”
但北京电视台动漫频道总裁帅民则认为:“不能因为国外动漫好,就让它全进来,从民族感情上来讲,这种保护民族产业的方法我能接受。从市场保护与市场占有来讲,它都是有效的,这未必不是一种办法。”
据帅民介绍,以前,国产制造商的片子很好买,一般的片子每分钟20块钱就能买到,好的最多也就是90块钱每分钟,现在随着境外动画片买入量减少,国产动画片的价格直线上升,一般高达100-300块钱。片子价格上来了,但是收视率却上不去,广告也就相应地下降了。
这意味着电视台并没有多少赢利,国产动漫制造商倒是日子好过了,而问题是片子的质量并没有质的变化。
《宝莲灯》比肩《不见不散》
尽管动漫产业还很薄弱,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1997年夏天,上海美影的导演常希光召集一帮人聚在一起,筹划拍摄一部能够和进入中国的好莱坞动画片抗衡的国产片。一个庞大的明星阵营被调动起来,徐帆、姜文、陈佩斯、宁静等都给剧中角色配音,该片还请来刘欢和张信哲等演唱主题歌和插曲。在常光希看来,当时《宝莲灯》的创作班底“已达到了最佳状态”。
《宝莲灯》取得了票房大捷,2400万的票房仅次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在1999年排名第二,引起了轰动。“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做得还是比较粗糙、简单。在版权这一块,我们的影带发行不错,跟中图公司合作的音乐DVD发行也比较理想,但在其他的延伸产品方面,我们就没下多少精力了。”常希光说。
他告诉记者,当时有文具公司买断了《宝莲灯》的人物形象。形象首先被放在学生练习簿的封面上,秋季一开学,这个公司就大赚了一笔,而美影获得的授权费只有几十万。随后,“宝莲灯”又被国内的鞋厂、灯具厂纷纷抢注。
缺乏对延伸产品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动漫存在的一大问题。
据记者了解,一些旨在开发中国动漫市场的境外机构,根本不靠片子本身赚钱,他们甚至向国内电视播出机构提供播出费用,而一旦播出了这些动画片,境外制作公司就会在中国动画市场上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一部《变形金刚》动画片就从中国玩具市场拿走46亿美元。
“实际上,许多国家都对本国的动画产业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比如,有的世界动画强国至今为止未播出一部我国生产的动画片。”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说,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会出台黄金时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的规定。
成人动画匮乏
“好编剧、好导演、好原画是动画片取得成功的三个保障,而国内在三个方面都面临很困难,找不到好剧本,原画水平上不去,导演也出现了断层。”《宝莲灯》编剧王大为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王大为认为,目前国内好的原画作者不超过30个,而好的编剧更加奇缺。“剧本荒”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最大的困扰,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动画电影在题材与艺术形象原创性方面的匮乏。
“在电影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动画片长期承担着儿童教育的任务。而事实上,动画的创作是最自由的,任何题材都可以拿来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可以,现代生活题材也可以,甚至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可以做成中国化的动画。”常光希说。
“少儿化”长期左右着国产动画的创作方向。“这种惯性思维是影响国产动画发展的一个认识误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张松林说,“在国外动画的冲击下,如今很多国内动画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动画片不仅仅是拍给孩子看的,成人也应该成为目标观众群体。只不过要成为一种普遍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张松林认为,这种惯性首先体现在剧本的匮乏。大多数的动画剧本创作者总是立足给儿童写故事,塑造儿童喜欢的形象,而恰恰忽略了成人视角。
对中国的动画人来说,以传统题材为底本做动画也一直是捷径。中国有很多神话、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对动画来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童话,《西游记》、《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是神话,而美影新做的片子如《隋唐英雄传》、《大将军狄青》则是取材于历史。神话、历史题材原本是老少咸宜,但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都做成了少儿动画片。
“成人动画的要求更高,太幼稚了,就没法吸引大人。”张松林说,“电影界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几年,北京电影学院也专门为动画开过编导班,只不过,办班也未必能马上培养出好编剧来。”编剧的问题只能说是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但要出人才还需假以时日。“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以来,两代日本人都是看动画和漫画长大的,动画片已成为当代日本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动画片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在王大为看来,正是把动画深入生活,才使日本动漫产业如此强劲。据有关方面估计,日本的动漫出口超过钢铁,其动漫基地年产值在90亿美元以上。
动漫基地品牌化路径
正是在日本动漫产业的推动下, 2004年,北京石景山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始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次年的9月,北京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正式接管这个文化创意基地,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现在,已经有120多家企业入驻这个基地,而动漫产业的公司占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最开始,政府并没有想到让企业参与,后来发现自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根本做不成。现在的运作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企业来代行政府的职能,让地基能良性运作。”北京数字娱乐有限公司的总裁刘岩说。在他看来,他们所要做的并不只是盖些房子租出去那么简单,而是把动漫创作团队自己做不了的产业链帮他们打造起来,“帮他们赚钱”。
“我们有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做各个环节的都有,如果你是艺术家,那么好,你就专注于艺术创作就好了,我们会借助平台其他各个环节的力量帮你完成销售等等其他工作。帮你赚钱。不是说术业有专攻吗?我们的作用就是扩展新的舞台,最后的目的是让你盈利。”在刘岩看来,中国并不缺乏创意人才,而是缺乏打造成产业的经验,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措施。
刘岩觉得,很多地方政府目前过于急功近利,动漫发展还缺乏好的机制。
“像某个城市的动漫基地出了个政策,只要你的节目上了央视某个时段的节目,上多长时间我给你多少钱。政府的这个政策是想给动漫公司一定的扶持,看起来很好,但是真正起到作用了吗?最后只能导致恶性循环,政府为企业买单,一旦政策改变,企业就无法生存,这就导致企业无法自行走路,无法独立生存。”
在电视这个平台上,没有人能找到一个真正和市场对接的赢利点,有人开始尝试着开发手机这个更为庞大的用户群。
动漫与新媒体联动,或许是一种新的赢利路径,动漫基地、人才、发行、平台等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或许是未来中国动漫打造品牌的一种有效路径。 |